四下社 第二單元第一節 早期的交通型態與影響

早期的交通設施與交通工具,受自然與環境的限制較大,不像現在這麼發達。

L2-(一)-1 陸上交通

       1.主要靠人力、獸力來載運人員與貨物。

       2.人力運輸有肩挑、背負、以及使用人力車、三輪車、轎子、臺車等方式。

       3.獸力運輸則以牛車為主。

           (p.20圖1 早期陸上交通設施與交通工具。)

        在設施名稱旁寫出<人力>或<獸力>

            人力車<人力>       三輪車<人力>        臺車<人力>

             轎子 <人力>         牛車 <獸力>

       4.在地勢起伏較大及道路彎曲的山區,不利交通工具的使用,居民多以肩挑背負等方式運送物品。

           (p.21圖2 早期的山路受限於地形,道路較彎曲且高低不平,行走較不易。)

           (p.21圖3 肩挑背負早期山區居民運送物品的生活方式。)

        南一早期的陸上交通 2015年3月31日 (1'35")

 

L2-(一)-2 水上交通

       1.早期水上交通主要利用人力水流風力來運送人員與貨物。

       2.對外交通,當時先民大多來自中國大陸,帆船是主要交通工具。

       3.內部運輸,較缺乏橋梁,居民多靠涉水或搭乘竹筏小船渡河。

          (p.22圖1 早期的居民搭乘帆船小船竹筏來往各地,運送物品。)

          (<南博士時間> 早期,由於還沒搭建橋樑因天災導致橋樑損壞,居民會利用流籠,以繩索連結兩地來載運人物與貨物。)

 

L2-(一)-3 早期交通對家鄉的影響

       1.早期的交通工具不發達,加上受到地形限制,運輸速度較慢,載運量也較少

       2.居民往來各地的時間較長、活動範圍較小,生活往來與貨物運輸不方便

       3.例如:清領時期從臺南到臺北,約數十日才能抵達

          (p.23圖1 早期交通不便,居民運送物品除了肩挑背負、搭乘牛車,遇到溪流時還必須搭乘竹筏)

           遇到溪流時竹筏

           路面較彎曲、狹窄時肩挑、背負

           路面較平坦、寬廣時牛車

        南一早期的交通型態與影響 動畫 2018年3月5日 (2'33"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社會自學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奶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